高校精准资助对象认定及评价机制研究
董新法,杨雪吟
摘要(Abstract):
高校实施大学生"精准资助"是将我国新时期"精准扶贫"思想的理念和基本内容引入高等教育资助工作的创新策略,是教育脱贫攻坚工作的有效途径。高校学生"精准资助"的实施,推动教育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了极大成效,但同时也存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精准度低、建档立卡家庭可比性差、资助育人效果不佳等问题。通过调查分析,提出了调整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时间,建立客观评价机制,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多举措开展资助育人活动等措施,以期为高校的相关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KeyWords): 精准扶贫理念;高校;精准资助;资助政策;资助育人效果;认定精准度;动态调整机制
基金项目(Foundation): 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学生资助专项课题:学生家庭经济状况评价指标体系研究(2016-JKGHXSZZ-49)
作者(Author): 董新法,杨雪吟
DOI: 10.13681/j.cnki.cn41-1282/tv.2019.04.016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曹晓晶.高校“精准资助”新模式———精准扶贫背景下的高校学生资助工作[J].运城学院学报,2017,35(5):90-92.
- [2]孙媛媛.高校精准资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教文汇,2017(4):133-134.
- [3]宋晓周.高校精准资助的内涵、价值及其对育人工作的意义[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34(3):94-96.
- [4]梁倩.高校资助精准认定的现状分析[J].青年时代,2017(12):145-146.
- [5]张福友.关于普通高校学生精准资助工作的理路[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11):78-80.
- [6]周翔.高校贫困大学生的诚信、感恩与励志教育研究[J].时代教育,2014(1):67-77.
- [7]吕莎.大数据背景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资助体系构建研究[J].长江丛刊,2018(6):175-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