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流入人口的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Analysis on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Inflowing Population in Jiangsu Province
胡苗苗,李建辉,闫庆武
摘要(Abstract):
以区(县)为基本研究单元,分析了江苏省流入人口的空间分布和统计特征,通过构建全局OLS模型和GWR模型,定量研究了人口流动的驱动机制,并分析了不同区(县)的最值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江苏省流入人口呈“南多北少”的格局,空间分异特征显著,流入人口以汉族、有配偶的青壮年为主,且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流动原因以务工、经商为主。(2)第三产业占比、固定资产投资、夜间灯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对江苏省人口流入是正向影响,从业人数对人口流入是负向影响,医疗条件和生活保障对人口流入的影响有正有负。
关键词(KeyWords): 江苏省;流动人口;空间分布;统计特征;地理加权回归;热点分析;熵值法;影响因素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内蒙古干旱半干旱草原矿区生态累计效应及弹性应对机制研究(2060399-273)
作者(Author): 胡苗苗,李建辉,闫庆武
DOI: 10.13681/j.cnki.cn41-1282/tv.2022.04.007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叶明确,任会明.中国省际人口流动网络演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20,42(3):46-54.
- [2]段成荣,赵畅,吕利丹.中国流动人口流入地分布变动特征(2000—2015)[J].人口与经济,2020(1):89-99.
- [3]张伟丽,晏晶晶,聂桂博.中国城市人口流动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2021(2):76-87.
- [4]盛亦男,杨旭宇.中国三大城市群流动人口集聚的空间格局与机制[J].人口与经济,2021(6):88-107.
- [5]曾永明,骆泽平,汪瑶瑶.人口流迁对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J].热带地理,2021,41(6):1 258-1 269.
- [6]丁亚鹏,张俊华,刘玉寒,等.基于GWR模型伊河流域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生态学报,2021(12):1-10.
- [7]王珂,郭晓曦,李梅香.长三角大湾区城市群生态文明绩效评价:基于因子分析与熵值法的结合分析[J].生态经济,2020,36(4):213-218.
- [8]谢地,李梓旗.城镇化与乡村振兴并行背景下的城乡人口流动:理论、矛盾与出路[J].经济体制改革,2020(3):39-45.
- [9]钮心毅,刘思涵,朱艺.地区间人员流动视角下的中国城镇化空间特征研究[J].城市规划学刊,2021(1):82-89.
- [10]周玉科.基于去饱和夜光数据的北京建成区时空动态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20,36(1):52-57.
- [11]孙阳,刘新,苏亚聪,等.基于夜间灯光数据估算安徽省县级尺度城镇化水平[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20,22(9):1 837-1 847.
- [12]原新,刘旭阳,赵玮.青年流动人才城市选择的影响因素:基于不同规模城市的比较研究[J].人口学刊,2021,43(9):48-60.
- [13]马晓冬,沈正平,宋潇君.江苏省城乡公共服务发展差距及其障碍因素分析[J].人文地理,2014,29(1):89-93.
- [14]詹祥,周绿林,陈浩.卫生均等化对居民健康和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江苏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4,28(9):14-18.
- [15]刘达,郭炎,栾晓帆,等.中部大城市流动人口的回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以武汉市为例[J].地理研究,2021,40(8):2 220-2 234.
- [16]宋丽敏,田佳蔚.东北地区人口流动决策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个体特征与经济因素的交互分析[J].人口学刊,2021,43(4):63-73.
- [17]刘振,刘盛和,戚伟,等.青藏高原流动人口居留意愿及影响因素[J].地理学报,2021,76(9):2 142-2 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