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体构建视角下工科高校“原理”课实效性提升措施研究Research on Effectiveness Improvement of “Principle” Course in Engineering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ased on Perspective of Mediator Construction
李岩
摘要(Abstract):
工科生"原理"课学习因与其原有知识基础、现有专业学习缺乏有效衔接和对接,能够承载和传递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各种媒介未能得到充分调动,使得统一知识供给与个体学习需求出现一定程度错位,学生学习内生动力不足,效果不够理想。工科高校在"新工科"教育理念、"原理"课教学内容和模式、工科生思维特点等方面有其特定优势,可以通过强化逻辑思维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充分结合,采用自主支持教学法,理论学习联系鲜活的社会实践等措施,提高教学实效性。
关键词(KeyWords): 工科高校;“新工科”教育理念;自主支持教学法;“原理”课;介体;实效性;逻辑思维
基金项目(Foundation): 山东科技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工科高校“原理”课实效性提升研究——基于逻辑转换的介体视角(SZJYY-20055)
作者(Author): 李岩
DOI: 10.13681/j.cnki.cn41-1282/tv.2021.03.019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邵庆祥.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特点及策略[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79-81.
- [2]赵野田.试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J].思想教育研究,1999(2):30-31.
- [3]新工科建设指南[EB/OL].(2017-07-02)[2020-10-01].http://www.sohu.com/a/148435914_267106.
- [4]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13.
- [5]张勘,沈福来.科学研究的逻辑:思考、判断胜于一切[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8:15.
- [6]陆道坤.课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问题及解决思路:基于专业课程思政的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2018(3):64-69.
- [7]黄闪闪.理工类高校“课程思政”理论与实践探索[N].天津日报,2021-03-06(15).
- [8]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69.
- [9]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列宁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255.
- [10]詹逸思.工科生学习动机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