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保障义务人补充责任的体系化展开
杨波
摘要(Abstract):
安全保障义务人承担的补充责任在性质上是一种风险责任。基于风险本质,在体系上,风险责任的最终样态应分为实质上的风险责任和形式上的风险责任两类。据此,对安全保障义务人补充责任分实质上的补充责任和形式上的补充责任予以双模式体系化展开,从而对不同过错程度的直接致害第三人和安全保障义务人施以责任承担上的区别。实质上的风险责任结合形式上的追偿权构成实质上的补充责任,反之则构成形式上的补充责任。通过对形式上的风险责任和实质上的风险责任在责任承担终局样态上的调控,在直接致害第三人和安全保障义务人可责难性大体相当时的责任承担上起到与连带责任或按份责任相同的效果,同时也有助于借助安全保障义务人的经济实力及时救济受害人。在司法适用中,要充分发挥补充责任在责任承担上的多阶层设计,根据需要对每阶层的补充责任以连带责任或按份责任的形式展开。
关键词(KeyWords): 安全保障义务;补充责任;实质上的风险责任;形式上的风险责任;追偿权;责任形态
基金项目(Foundation):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中国侵权责任法改革研究(16JJD820015)
作者(Author): 杨波
DOI: 10.13681/j.cnki.cn41-1282/tv.2022.02.022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孙维飞.论安全保障义务人相应的补充责任:以《侵权责任法》第12条和第37条第2款的关系为中心[J].东方法学,2014(3):35-36.
- [2]张民安.人的安全保障义务理论研究:兼评《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6条[J].中外法学,2006(6):690-692.
- [3]王利明.中国民法典学者建议稿及立法理由·侵权行为编[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71.
- [4]张新宝.我国侵权责任法中的补充责任[J].法学杂志,2010,31(6):1-5.
- [5]王利明,周友军,高圣平.中国侵权责任法教程[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10:37.
- [6]杨立新.多数人侵权行为及责任理论的新发展[J].法学,2012(7):41-49.
- [7]郭明瑞.补充责任、相应的补充责任与责任人的追偿权[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4(1):12-16.
- [8]王竹.侵权责任法疑难问题专题研究[M].2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278.
- [9]洪国盛.论第三人行为与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责任承担[J].法学,2020(9):117-134.
- [10]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最高人民法院人身损害赔偿司法解释的理解与适用[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15:101.
- [11]王竹.论数人侵权责任分担原则:对《侵权责任法》上“相应的”数人侵权责任立法技术的解读[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5(2):69-79.
- [12]周友军.交往安全义务理论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3.
- [13]王泽鉴.侵权行为法:第一册[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94.
- [14]刘小璇.论公共场所管理人的安全保障义务[J].法学杂志,2019,40(8):124-133.
- [15]王少禹.侵权与合同竞合问题之展开:以英美法为视角[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30.
- [16]爱伦·M.芭波里克.侵权法重述纲要[M].3版.许传玺,石宏,董春华,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16:431.
- [17]王竹.论风险责任概念的确立[J].北方法学,2011,5(2):5-12.
- [18]字词语辞书编研组.新编现代汉语词典[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16:349.
- [19]杨立新.侵权法论:下[M].5版.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13:973-985.
- [20]迪特尔·梅迪库斯.德国债法总论[M].杜景林,卢谌,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608-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