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长制全面建立的多源流理论视角解释与思考
谷俊
摘要(Abstract):
多源流理论在西方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应用较为广泛。采用多源流理论对我国河长制建立的过程进行分析,梳理出河长制建立过程中的动力机制,即河长制建立来自问题源流的驱动力、政策源流的助推力和政治源流的牵引力。在我国特有国情下,多源流理论解释力有限,需与我国管理体制和具体实践相结合,才能发挥其最大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KeyWords): 河长制;多源流理论;问题源流;政策源流;政治源流;理论解释;应用思考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谷俊
DOI: 10.13681/j.cnki.cn41-1282/tv.2021.02.003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约翰·W·金登.议程、备选方案与公共政策[M].丁煌,方兴,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184-196.
- [2]贺志峰,谢文中,蔡贞慧.多源流分析框架下我国慈善立法议程设置考察:基于2004-2014年立法进程[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18(6):74-83.
- [3]范逢春,王业玉.多源流理论视域下“全面二孩”政策议程探讨[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2018,40(3):88-95.
- [4]周璇.十问马军水污染是天灾,更是人祸[J].南方人物周刊,2007(14):14-14.
- [5]胡光胜.河长制:我国流域治理现实困境与创新趋势[J].大连干部学刊,2019(5):59-64.
- [6]李永健.河长制:水治理体制的中国特色与经验[J].重庆社会科学,2019(5):51-62.
- [7]毕亮亮.“多源流框架”对中国政策过程的解释力:以江浙跨行政区水污染防治合作的政策过程为例[J].公共管理学报,2007(2):36-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