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曹植的悲剧性格On the Tragic Character of Cao Zhi
张振元
摘要(Abstract):
运用性格分析和历史类比的方法剖析了曹植性格中深刻的无法解脱的悲剧性矛盾 ,论述了他政治追求上失败和文学创作上成功的内在原因和必然性 ,并对丕、植 ,睿又、植关系及其部分功过是非 ,以及曹植某些重要诗文的思想内容和主要影响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
关键词(KeyWords): 曹植;悲剧性格;矛盾;行为动机;行为方式;思维方式;情感方式;实践活动方式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张振元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①② 分别见《文选》二十八《结客少年场诗》注引和《文选》二十九《杂诗》注引。
- 分别见《三国志·魏书·邢禺页传》和《晋书·司马孚传》
- ①②③见《黄初六年令》。
- 见《写灌均上事令见》。
- 见《陈审举表》。
- [1]刘勰 .文心雕龙·时序 [A].周振甫 .文心雕龙今译 [M].中华书局 ,1986 .
- [2 ]刘勰 .文心雕龙·明诗 [A].周振甫 .文心雕龙今译 [M].中华书局 ,1986 .
- [3]赵幼文 .曹植集校注 [M].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4.
- [4 ]二十五史 (第 2册 ) [C].上海古籍出版社 ,上海书店 ,1987.
- [5 ]曹 睿又.追录陈思王遗文诏 [A].严可均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第 2册 ) [C].北京 :中华书局 ,195 8.
- [6 ]曹丕 .典论·论文 [A].严可均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第 2册 ) [C].北京 :中华书局 ,195 8.
- [7]杨修 .答临淄侯签 [A].严可均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第 2册 ) [C].北京 :中华书局 ,195 8.
- [8]曹操 .求贤令 [A].严可均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第 2册 ) [C].北京 :中华书局 ,195 8.
- [9]范晔 .后汉书·百官志五 [A].二十五史 [C].上海古籍出版社 ,上海书店 ,1987.
- [10 ]陈寿 .三国志·魏书·文帝纪 [A].二十五史 [C].上海古籍出版社 ,上海书店 ,1987.
- [11]陈寿 .三国志·魏书·明帝纪 [A].二十五史 [C].上海古籍出版社 ,上海书店 ,1987.
- [12 ]曹 睿又.与陈思王手诏 [A].严可均 .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第 2册 ) [C].北京 :中华书局 ,195 8.
- [13]恩格斯 .致斐迪南·拉萨尔 (185 9年 5月 ) [A].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四卷 ) [M].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2 .
- ①《魏书·邢禺页传》 :“庶子刘桢书谏植曰 :‘……采庶子之春华 ,忘家丞 (指邢禺页)之秋实。为上招谤 ,其罪不小……’”按 :曹植的这种性格 ,可以说贯穿始终。
- ②联系曹植早年的《与杨德祖书》(约作于建安二十一年 ,时年 2 5岁 )和晚年的《薤露行》(约作于太和五年 ,时年 40岁 ) ,可以认为 ,曹植的第一志愿是“戮力上国 ,流惠下民 ,建永世之业 ,流金石之功”(或曰“愿得展殷勤 ,输力于明君”) ,第二志愿是“采庶官之实录 ,辨时俗之得失 ,定仁义之衷 ,成一家之言。”至于向文学方面发展 ,即“骋我径寸翰 ,流藻垂华芬” ,则是后来才确定的“第三志愿”。当然 ,他无意识的实际努力却是由来已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