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乡村旅游点空间分布特征及驱动力分析
李建辉,党争,张丹
摘要(Abstract):
为促进河南省乡村旅游发展,助力乡村振兴,以河南省794个乡村旅游点为研究对象,运用最近邻指数、核密度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河南省乡村旅游点空间分布特征,结合地理探测器、地理联系率等方法揭示了其影响驱动力。结果表明:河南省乡村旅游点整体呈“豫北凸起、豫东豫西收缩”的空间分布结构,表现为显著的集聚分布特征;空间分布密度呈“北中高、东南西低”的分布特征,形成了“三核·一带·四点”的空间分布格局。河南省乡村旅游点的空间分布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旅游基础和经济水平为强影响因素,交通条件和农业基础为中影响因素,市场潜力和自然条件为弱影响因素,其中,A级景区数、星级饭店数、河网密度是核心驱动因子。
关键词(KeyWords): 河南省;乡村振兴;乡村旅游点;空间分布;驱动力;地理探测器
基金项目(Foundation): 河南省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地理信息系统应用(教职成[2021]138号-27)
作者(Author): 李建辉,党争,张丹
DOI: 10.13681/j.cnki.cn41-1282/tv.2023.01.007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殷章馨,唐月亮.乡村旅游发展水平评价与障碍因素分析: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J].统计与决策,2021,37(14):54-57.
- [2] ROSALINA P D,DUPRE K,WANG Y. Rural tourism: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on definitions and challenges[J]. Journal of Hospitality and Tourism Management,2021,47(9):134-149.
- [3]李巧莎.日本乡村旅游模式探索及案例分析[J].现代日本经济,2020,39(2):72-80.
- [4]姚旻,赵爱梅,宁志中.中国乡村旅游政策:基本特征、热点演变与“十四五”展望[J].中国农村经济,2021(5):2-17.
- [5]王勇.高质量发展视角下推动乡村旅游发展的路径思考[J].农村经济,2020(8):75-82.
- [6]洪占东,殷滋言.精准扶贫视角下的安徽省乡村旅游开发模式与规划布局研究[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20,39(4):117-122.
- [7]乔玉芳.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下的乡村旅游开发研究[J].建筑经济,2021,42(5):151-152.
- [8] ARTALIDOU M,AKOVIDOU O. Crafting a policy framework of indicators and quality standards for rural tourism management[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ourism Policy,2008(4):353-367.
- [9]莫莉秋.海南省乡村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7,38(6):170-177.
- [10]郑光辉,蒋涤非,陈国磊,等.中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格局及影响机理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20,34(9):194-201.
- [11]刘姝.长三角地区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20,19(6):1-7.
- [12]樊念,韩荣培,梁坤.贵州省乡村旅游村寨的空间分异格局及地理特征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2021,30(6):1 308-1 319.
- [13]沈伟丽.淮安市乡村旅游驱动力及其互融发展水平测度[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9,40(7):240-245.
- [14]林秀治,陈秋华.福建省旅游小镇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J].地理科学,2021,41(9):1 645-1 653.
- [15]闫俊文,刘庭风.华北地区休闲型农业园区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9,40(9):250-256.
- [16]王兆峰,史伟杰,苏昌贵.中国康养旅游地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J].经济地理,2020,40(11):196-207.
- [17]代亚强,陈伟强,高涵,等.河南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J].地域研究与开发,2020,39(3):122-126.
- [18]孙美丽,曾佩枫,张海,等.济南市村落地名文化景观空间分布特征及成因分析[J].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20,37(3):319-324.
- [19]王劲峰,徐成东.地理探测器:原理与展望[J].地理学报,2017,72(1):116-134.
- [20]汪桂生,徐佳.安徽省人口与经济空间关系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20,39(5):2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