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金庸武侠小说的修辞技巧
邓桦
摘要(Abstract):
金庸武侠小说最具文学意义的,便是在创作武侠小说这种消费性很强的通俗文学作品时,并不是抱着随意而为的创作态度,而是顺应时代的发展变化,时时注意将鲜活的创造精神灌注其中,从而最大限度地激活并拓宽武侠文学的思想艺术潜能。其对于中国古典小说修辞手法的熟练运用,包括用双关语人名及对古典诗词的引录和插叙,非常切合小说当时的情境,不但丰富了武侠小说的思想底蕴,极富哲理性和意味,而且境界深远、不落俗套。
关键词(KeyWords): 金庸;武侠小说;思想底蕴;修辞手法;双关修辞;古典诗词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邓桦
DOI: 10.13681/j.cnki.cn41-1282/tv.2016.02.032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浦安迪.中国叙事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21.
- [2]老子.道德经:第一章[M]//中华书局编辑部.诸子集成:三.北京:中华书局,1986:1.
- [3]金庸,池田大作.探求一个灿烂的世纪[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30-31.
- [4]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13-214.
- [5]幺峻洲.论语说解[M].山东:齐鲁出版社,2003:236.
- [6]房玄龄.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36:102.
- [7]尚书·舜典[M].阮元.十三经注疏:上册.中华书局影印本.北京:中华书局,1980:131.
- [8]陆建初.《尚书》史诗考[M].上海:学林出版社,2010:254.
- [9]温瑞安.析雪山飞狐[M].台北:台湾远流出版社,1997:68-69.
- [10]陈墨.金庸小说与中国文化[M].江西:百花洲文艺出版社,1996:79.
- [11]金庸.笑傲江湖[M].北京:北京三联书店,1994.
- [12]江堤.金庸:中国历史大势[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1:89.
- [13]陈墨.浪漫之旅[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0:287-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