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问量:96987
日访问量:2

水利技术

  • 石羊河流域径流演变特征及其驱动机制研究

    胡铁民;王增丽;张亮;

    基于石羊河流域1956—2021年的水文、气象数据,分析了在全球气候变暖与高强度人类活动叠加影响下石羊河流域径流演变特征,采用R/S分析法对长序列年径流量的变化趋势和持续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近66 a内,流域气温以0.23°C/10 a的速率显著上升,潜在蒸发量以4.7 mm/a的速率下降,具有“暖干化-蒸发悖论”协同特征;流域上游出山口年径流量呈衰减期(1956—1968年)、稳态期(1969—2009年)和复苏期(2010—2021年)的阶段性演化特征;通过重点治理工程及生态输水,2019年下游蔡旗断面过水量增加至4.01亿m~3,实现了U形复苏。由此发现,石羊河流域径流变化是自然与人为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025年03期 v.37;No.144 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7K]
    [下载次数:4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湿-热-力三场耦合作用下混凝土渡槽荷载效应研究

    胡成峰;史佳悦;

    渡槽是引调水工程中的重要水工建筑物之一。运行期的渡槽所受荷载主要有自重、水重等直接荷载,以及结构自约束影响下由于温湿度梯度所产生的不均匀胀缩变形所导致的次生应力。这些荷载与环境因素耦合,可能会引起渡槽结构出现变形过大和开裂等现象。以新疆某混凝土渡槽为例,利用ABAQUS软件实现了自然状态下混凝土渡槽湿-热-力三场耦合效应的模拟,定量探讨了不同荷载组合对渡槽槽身荷载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渡槽槽身的受力和变形受温湿度的影响显著。

    2025年03期 v.37;No.144 8-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1K]
    [下载次数:3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测绘工程

  • 基于AHP-GIS的张家口主城区火灾风险评估

    李洁茹;吴凡;

    评估一个地区的火灾易发性有助于消防设施的规划和部署。为评价张家口主城区的火灾风险程度及分布情况,应用层次分析法(AHP),基于城区基本信息、火灾风险点和救援防护能力,构建了火灾风险评价体系;利用GIS空间分析法,获取各权重要素的分级图层,并利用图层叠置处理,得到城区火灾风险等级图。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消防风险等级及消防救援能力在空间上存在差异,西部内圈老城区整体火灾风险较高,但消防救援力量也较为充足;西部外圈非城市核心区整体火灾风险不及老城区,但其火灾风险呈逐渐升高的趋势;东部郊区整体风险较低,但区域内存在化工厂等重点风险因素,且消防救援能力较弱。

    2025年03期 v.37;No.144 16-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4K]
    [下载次数:35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土木与交通工程

  • 异型挡土墙结构设计与抗倾覆稳定性研究

    李刚;

    异型挡土墙虽具备优异自主稳定特性,但其力学响应易受复杂地形边界效应制约。针对京哈高速公路绥中(冀辽界)至盘锦路段改扩建工程路基边坡特殊工况,选用异型挡土墙为其支护措施。先对该挡土墙进行抗滑抗倾覆验算,后又选取了2个监测断面,通过现场监测,分析异型挡土墙土压力和沉降的变化规律,验证异型挡土墙的时变稳定机制。

    2025年03期 v.37;No.144 25-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1K]
    [下载次数:1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寒冷地区被动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筑实践探究

    周娟;闫纲丽;朱晓濛;

    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以室内环境和能耗指标为约束性目标,降低建筑本体能源需求,以期以极低的能源消耗营造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取得舒适性与能效性并存的效果,获得各级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的高度认可和政策支持。结合某寒冷地区被动式超低能耗居住项目的具体实施情况,从围护结构构造体系、外墙门窗体系、关键热桥处理和加强气密性等方面,探究了被动式超低能耗居住建筑设计标准的实践应用。

    2025年03期 v.37;No.144 31-36+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93K]
    [下载次数:13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机电工程

  • 静压气体径向轴承静态特性数值模拟

    黄一哲;王海博;

    建立了静压气体径向轴承轴颈倾斜时的理论计算模型,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分析了轴颈倾斜工况下轴承气膜的厚度分布规律和压力分布规律,研究了轴颈倾斜对静压气体径向轴承静态承载、静态刚度、静态摩擦、质量流量等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轴颈倾斜会削弱静压气体径向轴承的静态承载能力和摩擦特性,但能够增强其静态刚度特性。

    2025年03期 v.37;No.144 37-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85K]
    [下载次数:36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风速对锚栓笼式风机塔筒应力及基础损伤研究

    杨雄;王华震;张伟荣;王海龙;曹克磊;职保平;

    以新疆某风电场为例,基于混凝土CDP本构模型,建立“地基-基础-锚栓笼-塔筒”三维结构数值仿真模型,探究不同风速(低风速、中风速、高风速、极端风速)作用下锚栓笼式风机塔筒的力学特性及基础损伤特性。结果表明:塔筒应力与风速呈正相关,且应力主要集中在塔筒中下部;极端风速下基础损伤最大,且主要发生在基础与锚栓笼接触部位以及基础上圆台背风侧;锚栓笼应力主要集中在锚栓笼背风侧中部。

    2025年03期 v.37;No.144 43-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04K]
    [下载次数:2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环境工程

  • 一体化除铁锰工艺设备改造研究

    杜凌楠;荆婧;

    中原地区某水厂供水能力远小于设计规模,且出水水质波动较大,已无法满足当地对稳定供水的需求,需对其进行升级改造。通过水质分析,将除铁锰确定为主要处理目标,经实地考察,并结合以往工程经验,确定了除铁锰工艺方案,探讨了曝气溶氧装置和除铁锰滤池的选择,设计了除铁锰单元工艺和自动化控制系统,并对设备进行运行调试。

    2025年03期 v.37;No.144 53-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22K]
    [下载次数:1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基于生态学视角的绿色建筑发展研究

    薛清玲;

    绿色建筑的兴起是建筑行业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必然选择。相对于纯粹的自然,建筑在本质上是人所创造出的一种人工自然,同时它也是人类社会性存在和生活的一种基本的空间形式。迄今,建筑的整个新陈代谢过程对环境的安全和健康持续产生着重大影响,这种影响进而威胁到了人类自身的安全。为保障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和可持续发展,建筑领域的生产活动必须从以消耗资源和损害环境为特征的传统发展模式转向以环境友好为特征的新发展模式。这种生态化的发展模式应当作为一种强制性的社会制度或措施,在整个建筑领域中得到贯彻实行。同时,也需要实践者观念上的变革及其行动自觉。

    2025年03期 v.37;No.144 60-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5K]
    [下载次数:2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简讯

  • 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大学获批设立中原学者工作站

    姚芬;

    <正>2025年4月18日,河南省科学技术厅下发《关于设立2024年度中原学者工作站的通知》(豫科人才[2025]10号),由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大学和中原学者姚文艺教授联合申报的中原学者工作站成功获批,标志着学校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和高层次人才引进方面取得新突破。

    2025年03期 v.37;No.144 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6K]
    [下载次数: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高职教育

  •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建设路径与实践

    刘玉宾;范龙;张研;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积极投身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构建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针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建设存在的“双创”课程体系不够系统化、科技创新平台与人才培养关联度不高、“双创”实践平台建设不完善等问题,提出构建契合“双创”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提升“双创”实践平台的育人协同能力、优化促进“双创”教育的工作机制等多维度解决方案,并以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大学“双创”工作实践为例,验证了解决方案的实效性,以期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可借鉴路径,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职教力量。

    2025年03期 v.37;No.144 65-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8K]
    [下载次数:2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职业教育服务技能型社会建设的挑战与对策研究

    张磊;

    技能型社会建设是我国迈进新发展阶段寻求高质量发展、促进国家技能体系形成和技能人才成长的一项重要战略。技能型社会建设需要现代职业教育作为支撑,同时也赋予职业教育新的时代责任。聚焦我国技能形成体系建设,从技能认知、技能价值和技能形成三个维度梳理技能型社会建设的难点和现实问题,分析研究技能型社会对职业教育提出的挑战和应对策略,以求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高质量人才供给、政策保障等方面寻求职业教育广度与深度的双重突破,通过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加速推进技能型社会建设。

    2025年03期 v.37;No.144 70-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9K]
    [下载次数:2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教育教学

  •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三维路向

    陈汉锋;

    推动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是新形势下加强思政课建设的必然之举,其改革创新既具有一般课程共性,也具有“知识+思想素质”特殊组合蕴含的独有个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其独特的知识生成观念、学生主体差异观念和学习主动建构观念为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提供了新的思维路向。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要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动态发展属性,在知识建构中要更加突出价值引领;在教法建构上要在尊重学生差异性现实和理解差异性规律基础上,将大学生“差异难题”转化成“个性优势”,实现因材施教、因需施教;在学习路径建构上要把知识建构引入社会实践和具体情境,以社会化认知深化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学习领悟。

    2025年03期 v.37;No.144 75-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85K]
    [下载次数:20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慢就业”背景下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优化策略

    祁航;贾雨涵;

    针对“慢就业”在当代大学毕业生群体中日益凸显的现象,通过分析大学生“慢就业”影响因素,梳理“慢就业”与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之间的关系,提出“慢就业”背景下提高课程干预功能的调整方法,包括更新课程内容,突出教育需求;完善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功能;实施多维融合,搭建课程“辐射”通道;建立复合型师资队伍,提高教学质量;制定求职计划,促进毕业生及早就业等。

    2025年03期 v.37;No.144 8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3K]
    [下载次数:84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黄河文化

  • 黄河水利碑刻数字化保护与开发论析

    钟银梅;

    黄河水利碑刻是见证和记载黄河文化的重要载体,兼具文物和文献双重价值,是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遗产。现实困境和时代机遇决定了对黄河水利碑刻资源实施数字化保护与开发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应用数字技术保护和开发黄河水利碑刻资源将成为新时代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的一种重要实践。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一方面要整合资源建立全流域水利碑刻数字化全息档案,在此基础上制定标准,建设统一的黄河水利碑刻资源数据库,由此构建系统性的数字化体系;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多元化的数字应用开发模式,着重在打造多元化数字平台以推动黄河水利文化展示传播和依托数字创意推动黄河流域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两方面下功夫。

    2025年03期 v.37;No.144 87-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27K]
    [下载次数:27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治黄文化的内涵及职教育人功能探析

    吕淼;

    黄河文化的核心精髓在于绵延千年、历久弥新的治黄文化。梳理治黄文化“敬畏自然—改造自然—顺应自然”三重思想跃迁的脉络,从理论层面解析治黄文化蕴含的“天道酬勤”奋斗品格、“天下为公”奉献精神、“天人合一”生存哲学的精神内核,结合高职教育的要求,剖析“知黄河—爱黄河—护黄河”的时代育人价值和思想逻辑,并提出构建以校园文化为基础、以课堂教学为渠道、以实践课堂为载体的三维育人实践体系。

    2025年03期 v.37;No.144 95-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5K]
    [下载次数:2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人文社科

  • 新质生产力的生成逻辑、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向

    朱中原;于晓霞;吴昕玥;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重大创新,将生产力的理论研究和发展实践推向新阶段。发展新质生产力契合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逻辑,顺应科教兴国战略的历史逻辑,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逻辑,但是其发展路向尚待逐步廓清、实践机理亟需深入梳理、历史主动有待充分发挥。坚守根本方向,锚定发展理路,激活主体动能,才能推进新时代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2025年03期 v.37;No.144 99-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4K]
    [下载次数:4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