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蒋戴丽;
大学英语是大学生的公共必修课,建设大学英语“金课”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为破解大学英语“费时低效”的问题,提高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匹配度,试结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产出为目标,从语言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出发,建设基于语言经济特性的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结构,探索基于语言经济价值的内容整合思路,寻求基于语言技能资本的资源建设维度,革新基于产出导向的多主体参与、多元化教学评价的方法和路径,确立“金课”在提升大学英语教学实效上的经济价值。
2025年01期 v.37;No.142 66-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7K] [下载次数:3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张玉凤;
公安院校公共基础课程的思政建设工作在与公安职业教育、公安专业学科融合方面依然存在协同力度不足、隐性融入不够、课堂建构不充分等问题。河南警察学院重点培育的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团队充分发挥课程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链接优势,聚焦公安院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以目标融通、元素整合、全域共享为路径,探索了“横向模块链+纵向提升链”的链式管理模式,搭建出以“一体两翼三维五项”协调控制为框架的课堂结构。
2025年01期 v.37;No.142 73-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K] [下载次数:32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姜晨雨;李沛琦;郭瑶;王雅楠;
从教育生态学视角看,高校思政课过程性评价系统是一个典型的教育生态系统,具有整体关联性、动态交互性和多元综合性等生态优势。但受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一系统在实际运行中却也存在考核理念偏差、考核内容过载、评价主体定位不准、主体间信息交流失衡等生态失衡问题,亟需坚持知识性与价值性相统一、统一性与差异性相结合、培养考核与激励帮扶相统一、客观性与公开性相结合的原则,从多方面加以完善优化。
2025年01期 v.37;No.142 79-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下载次数:7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网刊下载次数:0 ] - 杨梦雪;
锦州地处辽西走廊,具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融入锦州红色文化资源,有助于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团结奋进力量、助力东北振兴,丰富红色素材、搭建思政课堂。目前锦州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存在时空场域隔阂下的学生认知困境、思政课改革创新下的教师能力困境、“大思政课”建设下的资源转化困境等问题。鉴于此,要推进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可打造“红色+”教学模式,在畅通高校思政课“主渠道”、筑牢实践活动“主阵地”、占据网络媒体“新课堂”等方面下功夫。
2025年01期 v.37;No.142 85-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下载次数:10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 周恺;郑传娟;
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红色文化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历史认知素养,筑牢其理想信念之基,显著强化其担当意识,还可以进一步丰富和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环节。然而,当前红色文化融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进程中面临着价值认知模糊、育人主体间协同合作低效、育人内容选择不精准以及育人方式手段单一等问题,需要通过深化价值认知、强化主体协同、精准把握内容、创新育人方式等路径,全面提升思政教育的质量。
2025年01期 v.37;No.142 90-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0K] [下载次数:49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